一个复旦学霸的跨界人生:要用AR改变骨科医疗

张通社 zhangtongshe.com

张江高新区科技通讯社

 有没有人要和我做朋友——

 

1997年9月13日下午4:30,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对卡塔尔在金州开赛,国足以2:3无缘世界杯,现场哭成一片,史称“金州的眼泪”。

 

十强赛鏖战正酣,复旦大学物理系男生宿舍楼下,一个17岁的少年对着大楼大喊。

 

“我在做一个计算机算法的研究,需要物理学的支持——有没有人要和我做朋友——”

 

15分钟后,终于有个人探出头,对他招了招手说,“小朋友,你过来——”

 

那个17岁的少年,后来的霖晏医疗创始人刘洋,跟着他上楼,这个人给他一张写着电话号码的纸条,说,“你以后可以来找我。”刘洋往房间探了探,见几个人围在一起看球。

 

那时他不懂足球,但没有料到十年后他会去巴塞罗那拍球星伊涅斯塔的纪录片,还去了他爷爷家,看见满屋子的获奖剪报,“像腊肉一样挂着。”

 

他也没料到剧组的制片人诸莉君成了自己的重要搭档,更没有料到两人回国后创立了以混合现实MR手术导航机器人为核心产品的霖晏医疗,为中国1000多万脊柱患者创造了更有尊严的医疗服务。

 

这个16岁上复旦的少年,从程序员、广告人、演员、独立游戏开发者、导演等诸多身份中沉浮了一圈后,重回学校,读完博士,聚焦医疗器械产业,成为张江创业大军中的一员。

 

霖晏医疗CEO刘洋

 

01
 

开悟立志:

程序员可以做一切事情

 

 

刘洋18岁从复旦退学。

 

人们难免会想起一系列退学的程序员,比尔·盖茨、乔布斯、扎克伯格……刘洋从小就相信,“程序员可以做任何事情”,因为程序是面向对象编程,是一种上帝造物的模式。

 

6岁翻看了一本科普版的《相对论》后,那时的小刘洋陷入对宇宙终极问题的沉思:宇宙到底有多大?人的意识到底是什么?有没有“上帝”?人类下一步如何进化……

 

“遂古之初,谁传道之?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”屈原对天发问,没有回应。刘洋自力更生,画了许多图,试图给自己一个答案。他最满意的是一个平行宇宙绘图,宇宙有极限,像串珠相连,各自在不同的时间里。

 

10岁时在二姨夫的启蒙下,他一下午编程入门,一发不可收拾,搜罗了所有能找到的编程书自学,为此不惜逃课,为了用电脑和家长斗智斗勇,经过不断试错,有一天他看到屏幕上出现一个点——他写出的代码能运行了!刘洋欣喜若狂拉来妈妈一起看。

 

后来他独立开发游戏,16岁被复旦计算机系录取,一直是人们眼中的天才少年。没人想过他会退学,就像没人想过他在学校有多孤独。

 

上学年纪太小,“我很难在同龄人中找到朋友。去男生宿舍楼下喊,是第一步,总算迈出去了。”但是那个年代通讯不发达,即使纸条上有电话号码,刘洋也再也没有找到那个说“你以后可以来找我”的人。专业课程他已经掌握了,他迫切想挣钱、独立。

 

母亲很担忧,“你没有文凭以后怎么找工作?”刘洋说,“我找工作绝对不会靠文凭。”

 

他凭借自己的编程技术,很快获得了高额报酬,那时候房价才2000多一平,他很快买了房,也很快把注意力转向了新的领域,比如摇滚、比如摄像,还比如创业。

 

但,他第一次创业做的产品销路折戟。分析良久,刘洋觉得自己不懂营销,不懂销售。

 

于是,继在宿舍下大喊之后,他再次迈出了惊人一步。

02
 

积极寻找:

从七浦路地摊到东华禅寺

 

许多年后,已经在全世界摸爬滚打过的刘洋,依然觉得自己最难忘的还是2001年左右在七浦路摆地摊的经历

 

从卖小杂物开始,他意识到商业的本质是信息差。当时日本时装杂志的服装,国内许多城市接触不到。于是他找到这些女装的中国代工厂,收购尾单,做了一个电商网站,面向三四线城市和县城的小店。

 

那时淘宝还没创立,刘洋的电商网站已经稳定盈利了。他突然惊醒,自己做电商的初衷是学习怎么做营销,怎么能安于此呢?

 

营销的目的是建立个人品牌,怎么做?

 

时间到了2006年,看到国外一些视频网站发展得如火如荼,刘洋觉得视频应该是未来的方向,于是便投身视频行业

 

是真的投身,亲自来演——他从网上找消息联系剧组的群众演员,演着演着成了男一号。中途还出境了高露洁的TVC广告,一下子火了;还接了高露洁的许多广告,开了广告公司消化业务。为了降低广告制作成本,他把目光转向了动画制作,动画短视频、趣味APP,综艺评委……他开始认真思考要不要继续在影视业发展,要不要去考一个导演系拍电影……

 

 

自从在七浦路摆地摊开始,刘洋的发展轨迹就开始让人眼花缭乱,让他自己都始料未及。经历过两次股灾后,他“千金散尽”。

 

 

这时候,他看到了东华禅寺招新媒体人员的消息,寺院要组建一个新媒体推广运营团队。6000份简历招6个人,刘洋入选,盘腿在大殿打坐,杂念纷飞。师傅拿着戒尺一个个敲过来,“啪”,刘洋一个激灵,脑子里面过往的一切转头成空。

 

这个世界真的存在,还是因为我感知,它才存在?6岁时的问题依然在困扰他,禅院的顿悟让他想到虚拟现实技术,他以前买过VR技术的产品,对此颇有兴趣。

 

离开东华禅寺,刘洋参加了全国第一届VR游戏比赛,在一个多月的时间独立开发出一个密室逃生游戏。游戏有100个关卡,最后一关打开门,门外是月球。作品路演时获奖,当场拿到了投资,转头他就受邀去了巴塞罗那拍足球纪录片。拍摄的时候,看到球员一个精彩进球,他叫摄影,“给我往前冲。”结果违反了球场规定被罚。“这还是中国的摄制组第一次冲进诺坎普球场”刘洋总结道,“以后还是可以给儿孙讲讲这些故事。”

 

 “这次拍摄让我初尝了资本的滋味,对我之后的创业很有帮助,但内容还是回到了广告的老路,我想做能长期发展的事业。”

 

他依然在寻找方向。

03
 

百川纳海:

让中国人更有尊严地得到医疗服务

 

时间已经到了2015年。

 

正当刘洋在广告、游戏甚至寺院新媒体工作人员的身份中四处跨界,纠结是否做VR纪录片时,中国有近1000多万脊柱患者正面临着高昂的手术费用和手术风险,许多医生正在寻找着解决办法。

 

脊柱手术的风险一是手术费用。平均一台脊柱手术需要10万左右,高昂的手术费用来自手术耗材和稀少的医生资源。一个成熟的骨科医生需要5~10年的培养周期才能单独完成手术,这些医生都分布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,且治疗的费用高昂,大部分的患者没有条件接受这样的治疗。

 

成熟的骨科医生屈指可数时,辅助脊柱手术的骨科机器人应运而生。这款来自国外的、号称能代替医生给脊柱打钉子的机器人价格高昂,也只有北上广的大城市能够配备。许多有志于在脊柱手术有所突破的医生欣喜若狂,找机会往手术室一看,大为震惊。原来这个骨科机器人是把病人通过几十个步骤固定好,最后医生拿电钻往脊柱上打钉子。

 

这样做风险极大,人体是软的,手术中随时会移位,机械臂是死的,盯住原来的位置在脊柱上一钻一个孔,哪怕之前定位得再精准,钻下去的瞬间,人体有一点细微移动,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。脊柱上钉子打偏了容易造成瘫痪,钉偏一个毁掉几个家庭。这给手术的医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,没人敢用它,耗资千万的骨科机器人成为医院的摆设。

 

而且由于技术的不成熟,传统的脊柱手术,是要开背,创口很大

 

面对痛苦的病人和医生,一些医生开始寻求更适合的辅助医疗手段,找来找去找到了正在做VR技术的刘洋。

 

 

“他说我们不需要被什么机械臂代替掉,人在精细化操作上具有不可替代性,医生的手是很稳的,实际上操作本身难的是我往哪操作,我往哪打钉子?”分析了医生的来意后,刘洋认为医生实际需要的是一个手术导航,让他们清晰地在手术过程中看到脊柱的移动和手术位置,而且这个导航设备不能太贵,不然医院买不起;要轻量,因为许多小医院手术室很小;要很快能上手,因为面对1000多万脊柱患者,需要更多医生能更快操作这个手术。

 

刘洋家里之前发生了一件事,刘洋的外公因为骨折和并发肺炎,当地没有医生敢做手术而去世,后来能链接更多医疗资源的刘洋深感遗憾。听完骨科医生的诉求后,刘洋觉得这件事值得做,它有广大的市场需求,利在万民,功在千秋,而且,生命科学对生命的研究,与他小时候对宇宙的追问同根同源。医疗是一个全新的领域,他需要重新去学习。一是寻找到专业的人员,二是提高自己的医疗行业知识储备。刘洋一边着手重回学校,读MBA,一边远赴各国知名大学和医学院参访交流。同时,刘洋先后找到了有临床经验的骨外科博士王尧、有15年医疗设备研发经验的黄亚磊,又有诸莉君博士、林锐和卫根学负责运营、战投和质量体系管理,公司架构初具雏形。

 

霖晏医疗专利墙

 

创业艰难,初期许多技术都是刘洋自己研发,他先后研发出AR肝胆导航、神经阻滞麻醉机器人,随着技术人员的增多,公司产品的迭代加快。霖晏研发的混合现实MR骨科手术导航,能做到实时呈现手术台上病人脊柱情况,而且学习成本只要1个多小时手术准备时间由传统手术的1到3小时缩短至4~6分钟

 

混合现实MR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使用效果

 

以医生为中心的人机结合,让学习成本、手术时间和耗材价格降低,手术精准度提高,让病人得到低价但高质的医疗服务成了可能。相关动物实验、大体实验完成后,机器进入临床实验阶段,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投入市场,指日可待。

 

04
 

“我的整个人生,也许是一个行为艺术”

 

甘霖普降,海清河晏。”这是霖晏名字的寓意。《法华经》中以甘霖普降花草喻普渡众生,海清河晏则有天下太平之意,和医疗行业慈悲济世情怀一致“霖仿佛手术灯下面有两个医生在做手术,晏是日与安,希望医生与患者每日都平平安安。”刘洋解释道。

 

记者开玩笑说,“你有没有想过,当初你在东华禅寺,师傅敲你那一下,其实是指引你去医疗行业,做手术设备救人,没想到你去做了游戏,又去做了导演,这是不是在走弯路?

 

“确实有人觉得我四处跨界,是在走弯路。”刘洋很坦然,“不过,跨界给了我多方面的知识积累,商业博弈是综合认知的比拼,未来的商业创新,不具备跨界思维,是实现不了的。”

 

而且,不去巴塞罗那,也遇不到后来的创业团队。

 

刘洋有很多爱好,音乐、油画,甚至陶艺。办公室四处都是他的油画作品,他为了减压自学油画。刘洋打开小柜子,把陶艺作品在茶几上排开,每一个陶器上面的痕迹来历他都记得一清二楚。

 

 

“一开始学,做不好,我买了一套工具练习。”有一个船型陶器,中间个用牙签戳了许多小孔做成的过滤网,“烧出来下面有裂纹,刚好可以当果盘。”

 

“我们公司每个人都有一个亲手烧制的陶器,放在办公桌边。”办公室还有许多刘洋亲手绘制的油画作品,“有一年工作压力太大,我就自学了油画。油画能让我进入一种深入思考,让我想通其它的事。”而且,“学习的底层逻辑是共通的,代码、音乐、绘画、创业都是元素的排列组合。”

 

刘洋的油画作品

 

“那你有没有遇到过很难学的东西?”

 

“有!德语就很难学,法语更难。还有英语,我刚去巴塞罗那时买瓶水都困难。后来待久了,有了语感,租车、买东西都行了。”后来刘洋还去了硅谷用英语路演,赢得下面一片掌声。

 

 

“创业路上一路走来,你觉得你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?”

刘洋说,“乐观。”

 

一个历尽尘世后觉得乐观是最重要品质的人,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绝境。但这些绝境在他一个个传奇故事的叙述中渐渐看不到踪迹。那个6岁就置身虚拟现实和宏大概念的孩子,在18岁那年,把自己投入现实的洪流,让肉身与生活砥砺相见,载浮载沉18载,终于找到可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。“我的整个人生,也许将是一个行为艺术。”刘洋总结道。

 

“听完这么多故事,最让我动容的还是你17岁时为了交朋友去楼下大喊。这些年你还会有感到孤独的时候吗?”记者问。

 

“确实会有,”刘洋想了想,“创立霖晏后就没有了,大家都志同道合,做我们都觉得有价值的事情。”

 

“遂古之初,谁传道之?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”也许宇宙的终极答案永远是一团模糊,钉在脊柱病人骨头的每一根钉子,刘洋都在努力让它更精准

 

 文字:淳悠

编辑:黄蓉蓉

 

 

产品

PRODUCTS

上海霖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   新闻资讯    一个复旦学霸的跨界人生:要用AR改变骨科医疗